關鍵詞:「自由主義的治理藝術」、「知識分子與權力」、「批判」、「直言」、「自我技術」
題目:如何避免知識份子造成腐化?
論題:知識份子作為構成權力關係的重要角色,什麼因素會使其喪失反權力的功能?又有什麼因素會使其失去進行權力策略的能力?而心理、內在層面的因素與外在環境的因素如何交互影響?躋身最高權力機構的知識份子還能被稱為知識份子嗎?若可,其如何造成腐化?如何避免各種因素對知識份子的影響?
摘要:知識份子掌握了特定權力系統的知識要素,具有提出權力系統的真相的能力,或是生產出意識形態,而腐化可以說是生命政治的疾病。從權力的運作看來,前者可以說是對權力進行鬥爭,當這個反權力的角色沒有發揮功能而讓一個權力關係消失了——例如一個極權政體令人民進入奴役狀態,是一種腐化的情況。而後者——當產出的意識形態並非作為對權力系統的批判,例如被國家作為權力策略的民族主義,雖然比較接近規訓,不過每一種權力策略也都提供了被規訓的人們進行反抗的徑路,若是知識份子沒有提供這些徑路,是另一種腐化的狀況。兩種情況都是對權力關係的破壞。另外也將討論當知識份子成為總體的上位者——例如成功的革命,重建權力關係而居於上位的知識份子,是否能夠在一個不同的地位上發揮上述兩種知識份子的功能而被稱為知識份子,如果可以,要如何避免其造成腐化?
篇章目錄:
- 前言——腐化在當代自由主義國家中的意義
- 第一章——權力鬥爭與腐化
- 第一節:被禁止言說真理的知識份子
- 第二節:不願言說真理的知識份子
- 第三節:規訓與懲罰留下的空間
- 第四節:批判所建立的責任感
- 結語
- 第二章——權力策略與腐化
- 第一節:模糊的國家意識形態
- 第二節:私藏知識的孤高感受?
- 第三節:權力策略的實施與話語
- 第四節:知識份子的自我技術
- 結語
- 第三章——從臺灣政治看腐化的問題
- 第一節:臺灣知識份子的權力鬥爭
- 第二節:臺灣人所接受的權力策略
- 結語
- 第四章——進入權力核心的知識份子與腐化
- 第一節:進行權力策略又對抗自己的權力策略有無可能?
- 第二節:知識份子有何改變?
- 結語
- 結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