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柯在說真話的勇氣這篇,不斷的提示說真話就是主體在呈現他自己,而不是主體在訴說某一個離自己很遙遠的真理,可見,這個真話是和主體本身相當關聯的。
- 在這裡不再談論如何說真話或者如何辨別真話,首先,我想要探討真話和公共有什麼關係,既然這個真話是和自己很有關係的,那為何要將他拿出來在公共空間討論呢?我認為這個說真話的主體他必須要通過和他人的互動才能凸顯出說真話這件事情本身的意義,如果這個說話者只是在自己的空間裡說話,那麼他只是喃喃自語,而且,這個行為並不會改變什麼。
- 接下來,我想探討的說真話的目的,一個人為什麼要在公眾面前毫不保留毫不掩飾的呈現他自己,他想要達到什麼目的或者改變什麼?如果說他這麼做只為了要堅持自己的信念,這樣的說法是非常沒有說服力的,我想,應該是這位說話者,有一個想要追求的價值,他甚至能為了這個價值讓自己身處險境之中,不同於聖賢,在語出之前會先評估自己的話語是否適切,直言者是非常銳利的直接把他腦理想的原味的呈現。
- 最後,我想探討為何"說「真話」"這件事情相較於過往越來越難以被實踐,我認為這和隨著歷史的堆疊,越來越多本身沒有是非對錯的事物,因為被太多錯誤的說法給混淆或者太多人在原本不會有「假的」的事物上面動了手腳,以假亂真,導致我們必須要辨別的項目也隨之增加。比如說,在還沒有整形手術的技術出現之前,所有人都真實的呈現本身的容貌,我們不需要去討論他/她身體的部位是「真的」或「假的」;但在整形手術出現之後,他/她的身體是能被改變的,所以當我們見到一個很漂亮的人的時候,我們就有可能會懷疑會想要去辨別真偽。如今我們也越來越看不清楚事物的原型,這時的眾說紛紜,就是試圖要對原型做還原的動作,雖然不能確定現況和真實之間的距離到底是拉近或是遠離,但是,一旦我們停止思辨,那我們可能就會停滯不前,等到議題又浮上檯面被啟動,已經不知道要從何下手了。
- 前面幾篇我們讀到批判和啟蒙,這兩件事物都是我們嘗試對原型進行還原,原型是被動的被還原;而直言和說真話,我認為,這兩件事情的原型就轉變成是說話者本身,由原型自己主動地發出聲音來引起他人的注意,而為什麼會引起憤怒,是因為接受者並不知道原型是什麼,而且他很可能是顛覆接受者想像的,或者甚至是和聽話者的想法相牴觸,導致他們對這類話語出現抵抗,此時雖和真實最靠近,我們卻又可能不斷擦身而過……
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說真話的勇氣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